尪公信仰探源


保儀尊王(尪公)介紹

  什麼是「尪公」–『尪公』是【福建泉州安溪地區】所信仰的『地方神祇』,又稱「保儀尊王」或「保儀大夫」。

廟神的由來

  景美集應廟主祀保儀尊王,信眾稱「尪公」、「尪元帥」,因而集應廟也稱為「尪公廟」。保儀尊王相傳是唐朝武將張巡,在唐玄宗安史之亂時與太守許遠死守睢陽城,兩人忠肝義膽、壯烈犧牲,保住江淮穀倉免於淪陷,確保大唐江山;唐肅宗時建廟奉祀張巡與許遠,名為雙忠廟,民間一般稱張巡是保儀尊王、許遠為保儀大夫(亦有兩者稱號互易之說)。

  唐末黃巢之亂時,高、張、林三姓族人由河南光州一同遷徙至福建安溪,受到隨行神明保儀尊王庇祐,一路平安抵達,因而在福建安溪建廟恭奉;因遷徙過程中,三姓族人「集體感應」到「尪公」的指引保祐,因而將廟名稱為「集應廟」。康熙末年,高、張、林三姓族人因在安溪地區生活困頓,決定一同渡海來台發展;再次受到「尪公」庇祐,平安抵達台灣,也在台灣建廟恭奉保儀尊王。

  清咸豐初年,因人丁繁衍、意見相左,高、張、林三姓族人決定分開恭奉。於是高姓族人在景美、張姓族人在木柵、林姓族人在萬隆,各自興建所屬家族之集應廟來奉祀保儀尊王與林氏夫人。  

  虎邊(神明坐向右方)恭奉林氏夫人及天上聖母,林氏夫人是保儀尊王張巡的愛妾,在睢陽戰役時犧牲捐軀,供士兵充飢,令人動容,受封為「申國夫人」,因此與保儀尊王一同奉祀。每當集應廟遶境時,申國夫人的神轎排列在保儀尊王之前,以表示對夫人的尊重。

  在景美集應廟正殿龍邊(神明坐向左方)主要恭奉大德禪師及福德正神。大德禪師為宋朝楊家將中的楊五郎,因楊家與高家聯姻,高氏族人在遷徙時亦受到大德禪師的指引庇祐,因而特別予以奉祀。在景美集應廟左廂恭奉文昌帝君及太歲君星,右廂恭奉中路財神趙元帥,以滿足民間信仰求功名、保平安、想發財之需要。